街头巷尾,周易算命之术仍牵引众生心神。那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,阴阳爻的交错变幻,仿佛藏匿着命运的天机。然而算命所求,究竟是预知未来的笃定,还是困顿中的一丝心灵慰藉?《周易》本为群经之首,算命不过是其流变中的一支细流,今人却常视细流为江海,实已远离本源。

周易算命表面是占卜未来,深层却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投射。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使个体常感渺小无力,当理性计算难以把握人生走向时,人们便转向神秘系统以寻求确定感。算命先生口中的“贵人相助”、“逢凶化吉”,不过是为焦虑心灵提供暂时栖息之所。这种心理机制,与古人占卜问天并无本质区别,都是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本能反应。
然而《周易》核心实为“易”字,即变易之道。其精髓不在预测不变未来,而在阐明变化之理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。算命若只求结果不问过程,便失了周易的根本智慧。六十四卦展示的是六十四种情境及其演化规律,教人审时度势、进退有据,而非被动接受所谓命中注定。
更进一步看,对算命的热衷折射出当代人自我认知的困惑。当个体将决定权交予卦象,实则是回避自由选择带来的责任重负。存在主义早已揭示:人注定自由,注定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。算命在这意义上成了逃避自由的精巧借口,用虚幻的“天命”消解现实的选择焦虑。
真正理解周易之道者,当知卦象不过是决策的参照,行动的镜鉴。我观周易,最震撼的并非其预测之妙,而是那种将宇宙视为永恒流变的思维方式。算命问卜若不能引发自省与行动,便只是价格不等的心理游戏。在变化的世界中,唯有认清可变与不可变之界,接受不确定性并勇毅前行,方是真“知命”之人。
命运如同河流,算命者试图描绘其全部河道,而智慧者学会如何造船驾舟。周易之宝贵,不在预知河之流向,而在启迪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水手。